记2021

2021年就要过去了,我不想怀念他。

悄悄地,2021也走到了尾声,不过我的2021相比2020过得更加充实,这一年中我也有了更多的收获与感悟。

2021年我的生活中少了一些人,也多了一些人,少了一些事,也多了一些事。这些人和事有让我欣喜的、意外的、惋惜的以及怀念的。但我知道这都是我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他们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部分,也在悄悄地改变着我的人生。

关于今年

与大家的分别

2021年的上半年,我结束了我大学本科四年的生活,告别了当初那个阴差阳错来到的学校——北方工大。这所坐落在石景山的学校,是那么小,在诺大的北京城中的众多高校中是那么不起眼,不起眼到和别人提起时,大家常常以为我指的是名字的北京工业大学。但是我爱它,即使它并不会记得曾有一个名叫韩孟男的学生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学习生活。

我曾经在保研结束的时候,对大学的时光进行了回顾,这里算是再多说几句吧。

在这个学校度过的四年中,我觉得最幸运的就是遇见了一群好兄弟吧,这也是毕业的时候,我除了他们并没有和其他人合影留念的想法的原因吧。分别的时候,难免有一些不舍,庆幸的是除了徐浩储以外,大家都留在了北京,因此幸运地我们时常还可以相聚,也许我们有一天会相隔更远的的距离,希望我们可以不相忘于江湖。

毕业设计

作为本科四年的结尾,在毕业设计阶段遇到了一个让我十分尊敬的老师——丁维龙老师,跟丁老师的相处十分愉快,丁老师对我的毕业设计出自我研究生导师的项目这一点也十分支持,虽然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小组相比于其他小组需要进行每周一次的例行会议,由于这一点我们没法很自由地支配这段时间(外出、回家、实习),但我觉得这是老师负责的表现,所以对这一点保持了客观的看待。此外,毕业设计末期我还是偷偷溜出去实习了(毕竟一周除了一天需要开会,其余四天我还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嘛)。

毕业设计的内容,是我研究生导师给出的,这一点在保研的时候就有所耳闻了。导师给出的题目是——多层网络性能展示系统,初来乍到的我以为这个题目需要我平地起高楼,自己去调研,思考,设计。在几周后,我才意识到这个题目来自导师外包清华的一个项目,而我的毕业设计需要和他们的项目同步推进,我参与这个项目的同时也就是在做我的毕设。因为这个项目同时有研一研二研三的学长在参与,所以作为我的毕业设计,我可以说在无形中省了很多力气,但是作为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项目,我暗暗地决定一定要把它做好。

这个项目是一个侧重前端的可视化项目,作为一个一致抵触前端的开发者,我不得不去学习我从未接触过并且不喜欢的东西。

打心里我其实是抵触的,但是奈何拗不过老师的安排。

只好端正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技术没有高下之分,一个好的程序员没必要受语言的约束。

开发中,研三学长可以说是独自Carry,我们几个前期写的代码可以说就是和屎一样,学长需要对我们写的半成品进行重构和修改,然后再整合到整个项目中,但是学长的水平是完全让我折服的,让我以为作为IT黄埔的北邮的学生们的技术都是这个水平的,不由得放低了自己的姿态,也在时刻担心开学之后会不会因为出身学校不好,技术水平也不够高而拖了团队的后退。虽然开学之后,我发现周围人和我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同门中确实是我出身的学校最差,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技术都在我之上,反之我很自信我的水平可以在他们中做到前列。

插曲

为了很好的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也出于认真的态度,我决定好好学习前端,所以在1-2月的假期中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前端三件套和Vue.js框架,期间为了带着奇迹搞点东西,我们俩自己还折腾了一个小博客网站,虽然中道放弃,但好在,在年末豪哥决定接收这个项目🐶

正题

开学之后,我全力投入到毕设的开发中,学长们确定的设计方案,在我看来是挺丑的,所以我决定在他们项目的基础上魔改一个自己版本的前端界面,改用其他的设计和配色,这样可以在自己的版本上花更多的经历和心血尽力做的好一些,他们那边的项目草草了事就可以了,这样做还可以避免去考虑莫名其妙的需求在毕业设计的答辩阶段的影响。

这个项目属于那种,设计阶段的产物。

恕我直言,这个项目简直就是无意义的。很多概念、很多需求根本无法用已经落地的项目去进行描述,导致在一系列的答辩过程中,不单单是答辩时进行询问的老师,包括是我自己都一头雾水,答辩时,我只能用尽可能高大上的概念去对项目进行包装,用这是实验室和清华合作的项目来对老师们进行迷惑。好在最后毕设顺利结束,虽然没有拿到优秀毕设的称号,但这是因为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这个称号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所以也就没有去争取。

这个毕设的前端经过我的魔改,最后的效果看起来还是足够花里胡哨的,让我自己觉得还不错🐶,哈哈哈哈,这里放下前端的截图,炫耀一下吧,算是自己完成(不是)的第一个前端项目。我把项目的源码放在了Github上,如果你也觉得还行的话可以给我点个Start吗?

毕设2

毕设3

变身打工人的日子

在毕设的尾声阶段,为未来感到焦虑的我,迫切的希望有一段实习经历可以为自己的简历增光。所以,开始盲目的投递简历,至于为什么说自己当时的行为很盲目,因为当时我处在一个非常迷茫的阶段,假期期间我花了很多精力自学前端相关的知识,当时我一直以来都没把前端作为自己工作会从事的岗位,但与之相对的,我一直想从事的后端岗位的知识我却很久都未温习,后端领域使用最多的语言Java和C++对我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所以我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更简单、通过面试机会更大的前端,还是自己一直想从事的后端。加之当时我并没有对面试做充分的准备,所以知识点处于一十分生疏的状态,也没有刷题。

当时我一直都很纠结,最后还是觉得通过前端面试的机会更大,所以向很多前端岗位投递了简历,但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前端,在面试时被老前端一样戳穿。面试结束时他淡淡地问我:你做了多久前端?看得出你的代码风格还是后端的代码风格,如果以后想从事前端的话,还是不要学的太杂比较好。

他的这番话,让我意识到虽然自己突击了一个假期的前端,当时实际上离真正入门前端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有一些习惯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会的,既然是这样前后端对我来说就没有熟练程度之分了,我心里还是更喜欢后端的,于是不再投递前端的岗位。

感谢这位前辈对我的建议。

后面我阴差阳错地通过了网易测开的面试,和我好兄弟女朋友的——星辰做起了同事。在网易的生活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了打工人生活的不易。那段日子我就不展开细讲了。我记录在了另一篇日志中——打工人在网易

万里路的又一小步

川渝之行

跟鞠老板早就约好的毕业旅行,我们选择了去四川,同行的还有鞠老板的高中同学、在南京为我们担任向导的——张珂萌同学,我们也算是基本上熟络了,所以前期我们三个人旅行在重庆的旅行还算顺利,除了最后一天的武隆之行,我们极限操作勉强赶上了最后一班从重庆开往成都的高铁,在慌张中顺利抵达了天府之国成都。

在这里我们又有了一位新的向导——天翔,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的成都之行基本无需考虑行程安排的问题,就算是因为暴雨的原因,我们的进山安排被迫取消,天翔也为我们安排出了钓鱼烧烤的计划(人生中第一次去钓鱼,然后被迫杀鱼😭),虽然最后没有进山看到云海和日出,有些小遗憾,但这趟成都之行过的还算是顺利和开心,在本地人带领下,见到了吃到了很多网上攻略上没有的东西。

三亚之旅

关于这段回忆我记录在了另一篇日志中——毕业旅行之三亚之行,这里也不展开细说了。

作为研究生的生活

9月意味着本科的一切都已经留在了过去,我需要以一个全新的身份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开启一段全新的生活,我不是一个害怕社交的人,但当一个人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还是会多少有点无所适从。

信网中心的工作

很幸运地成为了黄老师的学生,黄老师由于前几年评上了正教授也成功当上了实验室的主任,这几年处于一种非常佛系的状态,对学生们也十分宽容,没有出现Push我们的情况,相比于同组的沛子的学生🐶,瞬间感觉自己的研究生生活真的还不错。

让我觉得遗憾的,和我同样来自NCUT的世烨由于受不住老师的PUA,已经毅然决然地离开退学了校园,从此这个学校又少了一个朋友。

成为研究生的前一个月,由于实验室的工位紧缺,老师并没有要求我们研一的同学进入实验室,所以那一个月我基本处于放羊的状态,每天睡到自然醒,做一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国庆节之后,研一的同学被要求以后每天来实验室工(zuo)作(lao),而且每天需要进行打卡,提前化身打工人,好在我负责实验室的打卡,所以偶然也可以凭着心情偷懒一下。

关于工作嘛,我有很幸运地被黄老师安排到自己负责的项目组,负责BGP相关项目的开发,其中我的工作主要是WEB后端的开发和缓释系统的开发。这学期我的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了WEB系统上,我重构了一下原有的后端代码,修改了部分功能的实现细节,但由于种种原因重构后的代码并没有正式部署。黄老师在年底的总结会上对我们进度表示了部分的不满,希望我们可以多花些精力在创新上而不是仅仅做开发一个系统这样的工作,其实他不说我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发一个系统对于一个研究生来说实在算不上是一个很值得炫耀的事,“读论文->创新->写论文”才是正途,希望明年可以尽快结束这些开发工作,开始读些论文吧,虽然我并没有发论文这种硬性要求的压力,但是还是希望自己研究生阶段可以深入地学习一些知识吧。

课外知识的涉猎

Talent Plan

作为一个Go语言的使用者和分布式技术的爱好者,我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过PingCAP这个公司的名字,作为国内走纯技术路线的公司,虽然我不一定会在毕业的时候加入他们,但是打心底里我还是对其十分憧憬的,向往其内部的技术氛围,期待他们可以做出优秀的产品。偶然间我从学校的Go语言开发者的群内听说了PingCAP组织的一个活动——Talent Plan开始报名的消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报名了活动,这个活动的性质半是比赛半是课程,要求大家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TinyKV这个项目的四个Project,并通过源码中附带的全部测试用例。

该项目已经被国内很多顶尖高校的数据库实验室加入到教学计划中。

比如我当时一直想去,当时最后遗憾错过的华东师大数据学院,唉…

报名的时候主办方明确要求大家两人组队参赛,但我一开始觉得自己可能实力不是很强,不愿拖队友的后腿,所以打算一个人参赛,但是后来在主办方的反复强调下,意识到一个人是不可能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的任务的,所以在群内找到了我的南大队友——李雨同学组队,由于是第一次组队两个人还不算太熟,加之Project之间的关系很紧密,不完成前面的任务,后面的任务就无从做起,所以我们两个也没法同时推进两个Project,我们还是一直在单打独斗,自己做自己的,虽然说每周都有开会,但是也只是汇报一下自己的进度,甚至都没有起到1+1=2的效果,最后也很遗憾的没有完成全部的任务。

不过我确实觉得这个项目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好项目,虽然项目的主要思路基本上仿照了PingCAP的TiDB的设计思路,初衷也是是为了让参与者了解PingCAP的技术,但不得不说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我对Raft算法的了解更上了好多层楼。虽然这次两个月的时间内,我们没有完成TinyKV的全部任务,不过我已经决定后面一定要抽出时间将所有的Project完成,真正吃透这个项目。

MIT 6.824

这是在Talent Plan开始之前的那段时间里,我犹豫时间比较充裕,开始学习的一门课程,但最后由于琐事缠身,并没有完成,只做了实验一的内容,实验的具体细节我记录在了另一篇日志中——MIT 6.824-Lab1

其他

其他一些零散的时间,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算不算荒废掉了。开学之前的假期读了两本技术书籍《第一本Docker书》和《Git Pro》都是很值得推荐的书籍,另外两本的文学著作并没有看完,《一地鸡毛》看了个大概,《京华烟云》只开了个头。

虽然书没看下去多少,这学期的历史倒是听了很多的播客,从清末曾国藩传、大明刘伯温传、东汉三国、西汉光武中兴、黑白隋炀帝到瑰丽盛唐,前前后后断断续续,没有按照顺序听了很多历史和野史,一是打发时间二是提高素养吧。

除了文明精神,还野蛮了一下体魄,这学期学会了滑雪和游泳,健身一直也没有中断,一共去了45次健身房,算上二十次左右的游泳,基本上每天我都有运动,希望自己可以保持这种好习惯吧。

做个总结吧

  • 觉得做的还不错的
    • 遇到了静静,相处起来让我很舒服的一个姑娘,希望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吧。不过感情的事也不好说,希望一切顺利吧。

    • 学会了两门运动:游泳和滑雪。并且一直有在坚持运动,跑步、健身、游泳。

    • 更新了21篇博客,不过大部分都是假期时候学习JavaScript的内容,再不就是日记一类的。

    • 听了很多史,虽然半是野史半是正史(但野史正史谁又分得清呢🙅)。

    • 假期期间又去了三个城市旅行。

    • 研究生阶段又认识一群好朋友。

  • 觉得有待加强
    • 读了两本技术书,读的书有点少,尤其是开学之后。
    • 这学期实验室的项目主要还是停留在开发系统上,论文看的比较少,对研究生生活的规划也不是特别清晰。
    • 同学们有的已经开始每天刷题了,但我迟迟还没有准备。
  • 觉得有些遗憾
    • Talent Plan 任务后期,精力有限,没有完成全部的任务。
    • MIT 6.824 也只做了一个实验。
    • WEB系统重构后一直没有部署。
    • k8s等云原生的知识,一直有学的计划,结果一年结束了还是没有入门。
    • 身体隐隐有些不舒服,可能还是平时习惯上的问题吧。

关于明年

  • 工作
    • 明年争取多读一些论文,研二开题时争取有一个大致的思路,至少不要在开题时被怼的太惨吧。
    • WEB系统一定要完成部署,并替代现在的老系统。
    • 专利的事情如果可以的话,提上日程。(不过感觉可能只是想想而已)
  • 技术
    • 争取对云原生、容器的知识有个粗浅的认知吧,最好入个门。
    • Talent Plan和MIT 6.824争取完成其中的一个。
    • Golang可以深入一下,不再一直是入门的状态。
    • 如果可以的话,可以独立或者组队完成一个技术上有难度些的项目。
  • 生活
    • 读一两本文学书籍。(这个去年根本没完成)
    • 争取假期可以安排出一趟旅行。
    • 坚持运动、坚持健身。
    • 坚持写博客。
    • 和朋友们保持联络。

记2021
https://siegelion.cn/2022/01/09/记2021/
作者
siegelion
发布于
2022年1月9日
许可协议